04、《禅悟前与悟后》摘录
2015/07/28发布 / 次浏览 / 作者:本地风光

  目 录

  上   册:

  第一篇 悟前

  第一章 前方便

  第一节 闻法阅经,建立知见……………1

  第二节 闻时记忆,闻后思惟……………2

  第三节 培植福德,广结善缘……………3

  第四节 受持佛戒,发菩提心……………7

  第五节 减除世间五欲之贪著……………8

  第八节 忏悔业障,深信因果……………9

  第七节 消除慢心…………………………12

  第八节 发大愿心…………………………17

  第二章 正修行

  第一节 谨慎选择教禅之善知识…………19

  第二节 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

  参公案、思惟观………29

  第三节 深解第一义经典 …………………36

  第四节 参究的方法

  第一目 简介话头………………………39

  第二目 简介公案………………………41

  第三目 参究的方法……………………45

  第五节 禅法知见四十则

  第一则 建立信心………………………50

  第二则 要有求悟的企图心……………54

  第三则 要有精进心……………………56

  第四则 要有长远心……………………59

  第五则 要除掉私心和诤胜心…………67

  第六则 除聪明伶俐心…………………70

  第七则 要远离妄心……………………72

  第八则 要远离生死心…………………75

  第九则 应发大愿心……………………79

  第十则 随时随地不离参禅……………81

  第十一则 注意安全,因时因地制宜…83

  第十二则 保持充足睡眠………………85

  第十三则 注意饮食营养………………88

  第十四则 暂离一切外务攀缘…………90

  第十五则 常念生死无常………………95

  第十六则 参禅应依善知识……………104

  第十七则 勿与人诤论禅法……………109

  第十八则 参禅不可怕喧求静…………114

  第十九则 放松身心……………………117

  第二十则 参精进共修要有

  婴儿行心态………122

  第二一则 功夫须绵密…………………127

  第二二则 不可求多闻…………………131

  第二三则 不可广阅公案………………134

  第二四则 修定非禅……………………139

  第二五则 应明三乘入道初门差别……147

  第二六则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154

  第二七则 离心意识参…………………158

  第二八则 不可在光影门头认识神……168

  第二九则 不可将心待悟,

  亦不可作无事会………171

  第三十则 不可死守坐禅怕做事………174

  第三一则 不可揣摩悟境………………179

  第三二则 定境非悟……………………181

  第三三则 感应非悟……………………187

  第三四则 鬼神示境非悟………………190

  第三五则 神通、鬼神通非悟…………191

  第三六则 一念不生之心是定心,

  非真如……196

  第三七则 放下与提起…………………198

  第三八则 禅学非禅……………………204

  第三九则 具参学眼目,方识善知识…108

  第四十则 佛法非禅,禅法非禅………221

  第六节 疑情

  第一目 疑情不能发生的缘故…………225

  第二目 疑情五阶………………………228

  第三目 忽略现实阶段不一定要经历…234

  第四目 疑情的忽略现实状态与

  一念不生的入定不同  ………235

  第五目 参究必须有念--疑念相续,

  才能开悟………236

  第七节 略谈幻觉与魔扰

  第一目 幻觉与幻境……………………239

  第二目 魔扰与魔境……………………246

  第三目 如何避免魔扰…………………249

  第四目 求悟必须要有因缘……………250

  第五目 劝人修福应观因缘……………252

  第二篇 悟时与悟后

  第一章 悟之表象与种类

  第一节 悟之表象………………………253

  第二节 悟之实质………………………257

  第三节 渐悟与顿悟……………………259

  第四节 开悟不可以说吗?……………262

  第五节 悟之种类与正受

  第一目 解悟三关:破本参、 破重关、

  破牢关……267

  第二目 证悟三关 ……………………273

  第一则 破本参 ……………………374

  第二则 破重关  ……………………282

  第三则 破牢关  ……………………298

  第二章 禅悟正受及诸功德

  第一节 禅悦正受

  第一目 觉明现前………………………303

  第二目 定慧等持………………………308

  第二节 见地正受

  第一目 戒的见地……………………312

  第二目 定的见地……………………314

  第三目 慧的见地……………………320

  第三节 解脱正受及诸功德正受

  第一目 断三缚结………………………321

  第二目 五欲执著之减除………………357

  第三目 舍弃怨恼………………………362

  第四目 离谄媚心………………………364

  第五目 消除慢心………………………366

  第六目 修定迅速………………………368

  第七目 日用能知………………………370

  第八目 能生他受用功德………………371

  第九目 功德正受非于悟时一时俱足…372

  *********************************

  下   册:

  第四节 禅悟证空与楞严大定证空不同

  第一目 参禅是般若法门,非禅定法门-1

  第二目 楞严经开示之修道次第 ………3

  第三目 五阴尽相非属禅悟所得境界… 3

  第五节 禅--非仅禅宗有之

  第一目 净土宗之禅 ……………………10

  第二目 密宗之禅 ………………………12
0
Copyright © 2015-2018 萧平实导师网 www.xiaopingshi.com 版权所有